导航

积分制管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初探

中国积分制管理自湖北群艺董事长李荣老师于2003年创立并试用成功后,受到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特别亲睐,不少专家学者热情为其寻找渊源,曾经形成一股“探源热”,出人意外的是不少人纷纷推崇欧美、日本于19世纪末期以来创立的现代管理只管做事、不管做人的管理学理论为其渊源,我却以为对比起来看,只有我国具有5000年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中,无比博大精深、细致入微的既管做人、又管做事的管理理念、管理著作等,才是中国积分制管理真正的最正宗、最主要、最深厚、最悠久的渊源。对此,笔者不惴冒昧,自不量力,试作初探,以为引玉之砖。

积分制管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初探.jpg

本文既然是初探,所以就只注重涉猎或广度,尽量多地搜集一些源点,资料充足一点的,介绍得详尽一些;反之,就只好点到为止。

一、《尚书·洪范》

《洪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国家施政大法的鸿篇巨制,从夏商以来,一直被世人瞩目。它真正形成完整的九畴版本,是在周文王建国后第十三年,也是周武王即位后第四年,即灭纣后第二年,武王战胜商纣不久,拜访商朝贤臣箕子,向他请教治国方略,箕子向武王陈述了治国安邦的九类大法(也即办法、做法),即洪范九畴。史官将其记下,便成了《洪范》,包括(一)五行,(二)敬用五事,(三)农用八政,(四)协用五纪,(五)建用皇极,(六)义用三德,(七)念用庶征,(八)向用五福,(九)威用六极,足以建构、管理一个国家。其中从自然材质谈到人类属性,从政务规划谈到天象规律,然后推出至高理想——“皇极”,以此作为国家的指导原则,亦即人群组成国家是为了体现绝对正义等。作者箕子(生卒年不详),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名胥余,被称中华第一哲人。

现在,让我们看一段360dom个人图书馆学者(佚名)对《洪范》的评说:国人喜好数字,爱用数字来作概括,玩数字游戏。这种爱好并非始自今日,而是自古皆然,由来已久。这种偏好,自然也有一定道理。你看,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自然事物,竟被“五行” 囊括殆尽;复杂奥妙的人的内心世界和言行,竟只有“五事”;琐碎而让人头痛的衙门事务,都落入了“八政”之中;其记录的时间也不过“五记”。

数字是中国的魔网,可以把宇宙天地之间的一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外至大千世界,内至隐秘的潜意识,都可以一网打尽,绝无遗漏,从此,世界和人心都变得简单了,仿佛一切都简单得一目了然,只要转动数字魔方,再复杂棘手的难题都迎刃而解。

谢谢我们的老祖先,谢谢他们对秩序和条理化的酷爱,谢谢他们排除了一切偶然性、随机性、复杂性和多样化,谢谢他们拒绝了广大的不可言说的之间地带,引领我们走单程的直线。直线上没有坎坷,没有弯道,没有后退的路。这样,任何头脑简单的人都可以沿着数字的光明大道勇往直前!

请看,这些对《洪范》的概括和评价,多么像李荣老师对他自己独创的积分制管理的原理、作用、特点及其运用、操作的平平静静地叙述和简介,多么像他所说的他把积分如何放开使用,用到随心所欲,没有障碍,用到神形兼备、“神”的境界!这《洪范》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正是中国积分制管理在我们中国最古老、最久远、最深层次的渊源吗?!

二、《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为我国春秋时代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被尊称兵圣或孙子,今山东省北部)所著,距今已2500多年,全书共13篇,约6000字,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权威的“军事战略”著作,也称兵书,同时也被视为战略管理、成本管理、市场营销以及通过竞争获取事业成功的哲学书,一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学者奉为至宝。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把《孙子兵法》融入MBA的战略课程中。日本许多大公司把《孙子兵法》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必读书。前东洋精密工业公司董事长大桥武夫,在企业濒临倒闭之际,发现《孙子兵法》有助于经营,很快使企业起死回生,为此他写了一本专著《用兵法指导经营》,成为畅销书。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曾表示:“没有哪本书像《孙子兵法》一样,为我们提供如此丰富的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涵盖广泛,精细入微,如战略计划思想、信息管理思想、灵活管理思想、市场竞争谋略、组织管理思想等。具体举一小部分为例:

1.未战庙算,以道为首——战略计划思想(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没有航向的帆船,任何风向都是逆风/战略制胜)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孙子兵法·计篇》

2001年,中国积分制管理创始人李荣老师创办只有七八个人的群艺公司;2003年,他在总结回顾自己任荆门市一医副院长近20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首创并试用中国积分制管理,几年之间,公司人员、资产增加20多倍,年度效益增加50多倍,创造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奇迹;2008—2018年春节期间,举办积分制管理落地实操培训班160期,共给海内外培训学员5万多人次,创造了各类培训的一个奇迹,这都是李荣老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把战略计划放在首位,未战而庙算胜的成果。

2.因敌制胜,践墨随敌——灵活管理思想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孙子兵法·虚实篇》

近年来,在所有实施中国积分制管理的企业中,大多数是按照灵活管理思想,放开使用积分,即是既按标准,又不按标准;既有标准,又没有标准,完全按照现场实际和管理者的心愿奖扣,比如对一次迟到的扣分,一般的长白班只扣5分,起个信号的作用;但几十人的大巴车等待一个迟到的人,就要扣500分了。还有一般的露天作业,晴天一次奖50分,雨天就奖100分,大风大雨天奖分就翻倍;大风大雪天再翻倍,零下10度更要再翻倍,这都要看实际情况和管理者的心愿。这不就正好体现了孙子兵法灵活管理思想的灵活运用吗?

3.治众如治寡——组织管理思想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孙子兵法·势篇》

孙子论述治理组织,管理人数不论多少,道理只一个,就是按一定的组织级层和幅度建立组织机构,极其重视组织的日常训练,强调组织纪律,“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指以仁心去教化,相当于现代的企业文化,武指公司的规章制度。文武兼具,也就是德治和法治兼具。李荣老师以身作则,首先是注重自己的管理团队建设和授权使用,尤其是赋予他们有职有权的管理重任;其次是率先在自己的企业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把员工的良好习惯培养成企业文化,为所有学习推广积分制管理的企业树立标杆。这可说是他在组织管理上的最大成功的案例。

所有这些,应该就可以证明孙子兵法与中国积分制管理的渊源关系了,其它还用多说吗?

三、“文彦博数豆”的故事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他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文彦博自幼聪明过人,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他就成就为宋朝的一代名相。

我们将这则故事与中国积分制管理的创立联系起来看,就不难发现,他做了好事就往罐子里放红豆,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中国积分制管理中,员工做了好事就给他奖分,即放红豆,培养员工做好事的习惯;做了错事就给他扣分,即放黑豆,警告员工再不要做错事,日积月累,就建立起了健康的企业文化,这在理念上说,就是与文彦博数豆的故事一脉相承。

四、“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问

“四大名著”指《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网络上四大名著说管理的研究文章汗牛充栋,其中,余蕾的新浪博文《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问》,称四大名著里各写了一个独特团队的故事:《三国演义》里刘备的团队,成员正统与招聘兼有,虽谋士与名将荟萃,然各恃其能,若调度无方,极容易形成内耗;《水浒传》里梁山的团队,成员108人,来自五湖四海,阶级成份五花八门,虽人人身怀绝技,却如一盘散沙,极难稳定;《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团队,成员关系复杂,盘根错节,而且女人特多,打理起来谈何容易;最小的团队是《西游记》里的取经团队,人不过四个,却性格各异,毛病甚多,而且个个神通广大,极难收拾。四个团队都不是容易领导的集体,却都演绎出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应该说依赖的是高超的团队管理艺术。这可是给李荣积分制管理“操作实施一定要靠团队来完成”的最早也是最好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用人不疑,大胆放手”,可以说是典范。诸葛亮初出茅庐领衔第一战“火烧博望坡”时,连刘备也难免露出“疑惑不定”之色。但既然把人家请了出来,就不能疑而不用。刘备深知从容之中必有奇招,这在隆中的茅庐之中就给予诸葛亮以充分的指挥权。你“用人不疑”,我自然全力以赴,于是“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的诸葛亮首战大获全胜。如果当初刘备疑而不决,深怕放了权,不委以“剑印”,那么,本来就清高的诸葛亮,必然会半心半意,看着刘备脸色行事,更何况关、张诸将原本就不愿听他调度,果如是,那面对曹操的十万兵马,如何以数千兵力抗衡?好在刘备敢于用人,这才有了蜀国后来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水浒传》里的宋江,早已“情”满天下,他广交朋友,为朋友“每每排难解纷”,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一见“宋江”,无不“扑翻身”“纳头便拜”,真所谓“及时甘雨四方称”。宋江投入感情,绝不图回报。不过,“投之以桃”,自然也就会有朋友的“报之以李”。所以他屡次遇难都能化险为夷。作为梁山的一把手,他把梁山的事业和对属下的感情投入完美而和谐地统一起来。他有“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凌云志”,而死心塌地帮他实现志向的,正是深受他真情感染的108位兄弟。好一个“情”字了得!他感情投入,关怀属下,充分显示了他施行人文关怀的管理才能,应该值得我们的管理者学习。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上至皇室,下至乡里,关系网庞大且错综复杂,最难者莫过于园子的管理。幸亏起用了一位作风泼辣干练的王熙凤。看看她被“借调”到宁国府协理(实际上是主持)事务的那几“刷子”吧:宁府也算得上是一个有头有脸的宅院,但积重难返,形势每况愈下,而经王熙凤一调理,没几天功夫,就“筹画得十分整肃”。她的头一招就是“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为改其现状,“三四辈子的老脸”也顾它不得,可谓有胆。她料定宁府中人久安于现状,习惯于常规旧制,不思改变,在上台主事的第一天,就旗帜鲜明地宣布“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立定新规,破掉旧法(论资排辈,平均主义),可谓有识。她“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而不偷闲,可谓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有了这几“刷子”,还愁宁府不“筹画得十分整肃”?虽然她最终难免落得个“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但那不是她的工作能力所致,我们只想说,王熙凤敢于革除旧制,作风泼辣干练,是值得称道的。

 《西游记》里的取经队伍,是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出来的精锐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只有全员心中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踏平坎坷成大道”,向着同一方向勇往直前,无往不胜。湖北群艺的管理团队,不就正是现实改革大潮中锻炼出来的这样一个现代版的精锐的取经团队吗?

五、其他传统文化渊源

积分制管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深厚,点多面广,除了上述种种之外,从“五经”起,仅仅是玩数字游戏的就还有多种,如《易经》的阴阳八挂,有人认为,在中国积分制管理中,奖分就是源于它的阳刚,扣分就是源于它的阴柔。管子《内业》里有一个说法:守善——正形——摄德——敬守勿失——万物果得。有人认为,这就正好是揭示了积分制管理成功的内因。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又是一种奥妙无穷的数字游戏的玩法。《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儒家提倡的个人进行道德修养和立身治世的八个步骤,就是强调先做好人,后做好事的,既管做人,又管做事,把做人和做事统一纳入到人的修养之中,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管理理念。还有,分别出于《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的威武雄壮、惊天动地的简单的数字运用或数字游戏;还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等,都可被视为中国积分制管理的渊源之一。

综上所述,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既管做人,又管做事的大量的管理理念、管理著作等,才是中国积分制管理的真正最正宗、最主要、最深厚、最悠久的文化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