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积分制管理解决了社区的公益行为归类问题
我下午跟各位领导及专家分享的是我对荆门市白石坡社区社会积分制管理的理解和建议。因为我看了下他们的资料,也到现场去感受了一下,我们搞经济学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先找到一个角度,站在那个角度归纳,我的这个角度的归纳,是站在对白石坡积分制管理的贡献方面,考虑做出了哪些贡献;另一个角度是考虑解决了社区社会管理中的什么难题。这两个角度给它对应起来,想办法看能不能找到中间一些类通的东西。
我的理解是社区公益行为。我们看这个社区社会管理,也就是白石坡的这个积分制管理中,他们做到了对社区公益行为进行分类、分项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不管目前做的是对还是不对,或者是全面还是不全面,但是他们做了努力。请大家注意,把积分制管理引入到社会管理之中,说它所谓的度量,度量的是公益行为,绝不是我们直接和利益相关的行为,是间接和利益相关的行为。我们之所以把它理解为公益行为,他们分成了七个大类,70项,我觉得这是一个贡献。这个贡献中我们如果把它归纳一下的话,它就是示范了社区公益行为的分类,细化了社区行为的项目,构建了社区公益行为的目录清单。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管理中都喜欢搞清单制管理,他们这样一种做法,我认为这是一个贡献,它解决了在社会管理中社区的公益行为归类问题。
我的理解就是居民公益行为的差异性和可比较性,这是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难题呢?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可能都很清楚对一个社区来说,居民的公益行为差异性越大,说明我们的公益环境越好,我们的居民收到的效益就会越高,但是它有个弊端,差异越大,就越不可比较,这就是一对矛盾。那么这对矛盾怎样才能解决呢?最好是“统一度量衡”。在这个制度里边的“度量衡”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积分,比如说我们在这个分类中看到,他们在公共服务中分了几个类,其中民生服务,因为我们是搞社区社会管理的,我们对这个感觉很深。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积极参加就业培训,一次加2分;一个是义务献血,每100毫升奖5分。大家可以思考这两个问题,这两个公益行为怎么进行比较呢?差异性巨大,虽然说我们都把它划分到民生服务行为中,差异大,没法比较。我们用“分”来比较的话,却是可以的。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义务献血就比积极参加各项就业培训要高、要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之所以它的第二大贡献我把它归纳成用积分制统一了居民公益行为的度量衡,实现了居民公益行为的可比性,这是我们在管理中很难的东西,因为在管理中社区管理和企业管理不同,行为差异巨大,它解决了这个问题。
上一篇:社区管理方案哪种可操作性强
下一篇:积分全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