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制管理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二)
(三)、用积分提升服务水平。白石坡社区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提供服务,在服务中促进治理。一是创新了服务模式。网格化服务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这一模式以城乡社区为基础,以服务管理为指向,凸现了“责任网格”的总体要求和“百姓网格”的人文理念,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事务进网格、工作责任进网格,是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二是通过 “阳光家园”活动室开设四点半学校,每天为留守儿童、无人接送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开展辅导作业、兴趣培养等服务。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全年阳光家园活动计划,拟定每一季度开展一次活动。三是充公利用社区服务平台,向居民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为百名下岗失业人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进行一月一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四是关注弱势群体,落实民生工作。积极为辖区困难居民申报低保,2015年为26户新增户和138户续保户建档、申报。认真宣传廉租房政策,为70余户廉租住房户办理续保手续。组织4名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养老院已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入住老人26名。
(四)、用积分激活居民动力。居民是社会治理的对象,也是社会治理的主体。要践行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居民,一切依靠居民,形成社会治理的强大群众动力,用积分制管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激活了主体意识。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需要居民广泛深入的参与,可以说,居民参与的程度直接决定社会治理的深度。因此,激活了居民和法人单位主动自觉参与属地活动的积极性,辖区6702户,18030人全部建立了户头,21个企事业单位回归属地、融入属地管理。二是扩大了参与渠道。实行积分制管理后,居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与居民参与的需求相比,参与渠道还远远不够。因此社区党总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拓宽渠道。积分制管理分值标准分为7大类70项,引导和鼓励居民广泛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目前社区志愿服务队由原来的1300人,增加到3200人,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三是开发了公共事务。将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物,纳入到社区治理的内容中去,形成社会治理的具体事务。例如义务巡逻、义务保洁、义务劳动等等,都有积分奖励。使居民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领略到责任感,体会到获得感。
(五)、用积分弘扬社会正能量。白石坡社区运用积分激发居民的正能量,居民的积极性大大提升,正能量处处可见,变化十分明显。社区居委会难点工作在得到居民大力支持后,都迎刃而解。人们习惯地将大街小巷的广告称为“牛皮癣”,是因为它难以治理,常常是刚一铲除,一遇到时机便会死灰复燃。实施积分制管理后,凡是清理或抓到贴“牛皮癣”的居民有高分奖励,这一方法还真灵验,很快辖区内的“牛皮癣”就看不到了。
社区组织在职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不定期的到空巢老人、困难群众、残疾人家里慰问,帮助他们做家政服务等。志愿服务者每做一件事都有积分认定,能够使整个群体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生气,居民都踊跃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目前社区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2000余次。像在公交车上让座、义务献血、义务巡逻、为孤寡老人洗衣服等等,居民每做一件好事,经过自己申报,社区审核,都可以得到奖分,都可以得到一张红红的奖票,每天在社区申报好人好事的不下50人次,光荣榜上挤满了居民的姓名和事迹。节假日挂灯笼贴春联、子女给父母买礼物等等都有奖分和奖票。春节前,社区和湖北群艺,对积分靠前的100名居民进行了慰问,并给予了物资奖励,对积分靠前的30名居民,2016年5月1日湖北群艺组织到宜昌车溪旅游。
积分制管理导入白石坡社区虽然时间不长,但变化却很大,给居民们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用积分制进行社区治理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居民和广大干部的共识。